我院教师参加“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发布者:外国语发布时间:2019-12-05浏览次数:436

撰稿人/张玄

第二届“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于112324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探索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路径。

主旨发言环节,专家们纷纷从新的视角切入对文学与经济关系的探讨,尝试构建新的批评话语。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在中西文学叙事传统的对比中,探讨了农耕方式与中国叙事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叙事传统亟待变革,以更好地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浙江大学吴笛教授从两个英文缩略语入手,探讨生态与经济、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指出生态批评忽略了经济生产,经济批评中表现出对自然生态的漠视,他倡导保持经济批评与生态批评的理想平衡,并富有创建性地提出建构生态-经济批评模式的设想。北京语言大学宁一中教授的发言针对文学-经济学批评这一在中国尚未引起关注的文学研究方法论,阐述了其多种可能性维度,包括文本外、文本内以及文本之间可探讨的维度,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另设十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英国文学中的商业伦理与人性书写、工业革命与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中的经济与族裔研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中的经济书写、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宏观综合研究、英国资本主义与小说创作、现代性危机与英国现代文学的商业生产以及美国文学中的消费文化与经济书写等议题各抒己见,通过理论和文学文本案例的结合进行分析,为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理论指导和批评示范。我校外国语学院张玄老师以《辛克莱<屠场>的经济学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视角的比较研究》为题,参加了分会场发言讨论。

现实主义小说《屠场》通过讲述立陶宛移民工人家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资奴隶制和美国食品安全问题,催生了美国食品安全及卫生立法,其社会影响远大于艺术贡献。张玄老师分别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原理来解读《屠场》反映的社会现实,并比较研究,不仅验证了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还发现两种经济学原理可以相互印证,共同解释小说中的经济现象,并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证了两种经济学结合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尝试研究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经济问题,并对当前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