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3年,现有“英语(1983年建立)、“日语”(2003年建立)和“翻译”(2016年建立)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外国语言”(2021获批一级学科“翻译硕士”(2010年建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2003年建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英语”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中心涵盖外语五大学科方向,主要成员为已取得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以具备硕士生导师教师为主体,中心教师和研究人员曾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做研究工作或访问学者,在SSCI、AHCI和CSSCI检索的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刊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项目多项,中心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工作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外国语学院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本-硕”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学科建设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和“翻译学”三个学科领域具有显明特色,涵盖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注重从认知视角对语言结构和语义进行解释,以汉、英、日三种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跨语言角度阐释汉语的特色地位;充分挖掘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哲学意义,探究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加强相关语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升外语教学水平。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特别是地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建构作用;从跨文化视角研究中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异同,加强中华文化外宣和软实力提升;在英语世界的《萨格尔》研究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译研究方面有比较好的积累。

“翻译学”注重对译者的主体间性、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翻译史理论的研究;强化在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地方特色文化作品和中华优秀思想作品的翻译,以及国外优秀成果的译入等;注重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多项语言服务,助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学科点积极搭建相关平台,助力语言志愿服务,参与语言扶贫工作。先后组织学生在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博鳌亚洲论坛、欧洽会、西博会、世界警察大会、国际创业孵化峰会、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等大型活动中承担语言志愿服务2023年7-8月,师生在成都“大运会”担任国际传播专员和口译员,获得组委会和国外记者的好评;研究生胡辉君同学在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中担任中国银行匈牙利分行口译人员;组织师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助力地方的教育发展,组织同学到扶贫点参与支教活动,参与语言扶贫工作。

近年来,学科点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工作,先后与建川博物馆、成都地方志委员会、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完成《成都志》和《成都精览》的翻译工作以及《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其中,《成都精览》成为成都市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牌,是学科点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次成功探索,受到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的赞扬。2019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该书作为参会赠品送予众多国外友人,为国际读者搭建起了通向成都历史的桥梁,受到“川报观察”“四川工人日报“成都商报”“四川之声”“四川经济在线”“中国高校之窗”以及“大公网”等媒体的关注。副省长罗强将此书赠给波兰驻成都总领事莫戈莳和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高凯琳女士。四川省中外优秀文化传播普及基地、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等单位把该书作为“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的重要资料。在中外文化对比与传播方面有突出表现,特别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地区文化以及在区域与国别研究方面,在中澳文化交流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获批四川省国别与区域重点研究基地“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同时中心教师负责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运行工作等,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