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语言学研讨会暨外国语学院 2020 年研究生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外国语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939

撰稿人/方玉

2020111213日,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了体认语言学研讨会暨外国语学院2020 年研究生学术年会。本次学术年会由全国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专业委员会协办,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学术年会以“体认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邀请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寅教授和刘玉梅教授,以及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瑛教授做学术报告,共三场,分别由外国语学院李瑛教授和董小莉副院长主持,通过腾讯会议网上直播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全国高校师生一百多人参会。

1112日下午15时至17时,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寅教授进行了题目为“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21世纪语言学前沿探索”的学术报告。王教授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的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体认语言学会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顾问。王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语言哲学、体认语言学、认知翻译学、构式语法和英汉对比等,已出版专著和教材4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奖十多项。

(王寅教授学术报告图


(王寅教授学术报告图

 在本场学术报告中,王教授首先以哲学为基础,梳理了哲学为语言学的摇篮史,以及语言学与哲学互为摇篮的关系。接着,王教授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英汉语明喻形成背后的体认性。最后,王教授探讨了体认语言学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体认语言学主要解决的是现实、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用具体的语言实例生动地分析了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体现的体认理据。

1113日上午10时至12时,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玉梅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基于体认识解机制的汉语修辞格分类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教授是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和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权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编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等1项,重庆市社科、教委项目3项,省级重点教改立项1 项,省级教改一般立项1 项,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

 (刘玉梅教授学术报告图)

    在本场学术报告中,刘教授指出修辞格和其它语言现象一样,也系统地根植于人类一般经验和认知结构中。她认为修辞格与常规语言现象相比,其体认路径是间接且非透明的,反映了人们在体验和理解世界过程中体认方式的变通。刘教授的报告以体验观、认知参照点和识解理论为框架,以汉语修辞格为例,考察了修辞格的体认变化方式并尝试将汉语修辞格分为四大类:详略描述类、突显刻画类、视角选择类、焦点调变类。

1113日下午15时至17时,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瑛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基于体认语言学解读政治漫画中的转隐喻机制”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是我院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和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体认语言学、 构式语法和应用体认语言学研究,在《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国语文》等权威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 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已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在研省厅级项目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李瑛教授学术报告图)

 在本场学术报告中,李教授以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寨卡病毒漫画语料为基础,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政治漫画中的转隐喻机制,发现:概念隐喻的使用比概念转喻多;单模态转隐喻比多模态转隐喻多;尽管概念转隐喻较多,但大都没有脱离现实体验的本体“伊蚊”和“人”。最后,李教授强调了认知加工是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现实体验对认知加工有决定性作用。

 这三场内容丰富的体认语言学系列讲座,使我院研究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体认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原理,增强了我院研究生对语言学前沿理论的把握。讲座中对体认语言学系统的论述和实际应用的分析,有利于启发我院研究生进一步学习体认语言学,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科研和翻译实践之中。本次体认语言学研讨会还增强了我院与其他高校在体认语言学领域的交流,扩大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对我院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有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