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2020年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外国语发布时间:2020-11-30浏览次数:401

撰稿人/方玉

20201126143016:30,外国语学院在4B-317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了2020年研究生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李学芹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达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瑛教授、龚小教授、何桂娟教授、唐利平副教授、李新新副教授、王朝培副教授、王飞副教授本次论坛。2019级、2020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论坛开始前,陈达院长对本次论坛作致辞。陈院长指出,本次研究生论坛旨在为研究生学术创新提供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陈院长强调研究生要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位进行论文分享的是2018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赵一锦同学,其论文题目为《“X精”的语义及语用分析》。通过搜集网民们频繁使用的“柠檬精”、“杠精”、“猪精”等“X精”网络流行词汇,赵同学分析了“X精”这一语言结构的语义及语用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了网民情感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关系。赵同学研究发现,“X精”形式满足了语言中的经济原则,其使用更能隐晦表达网民感情,有助于佐证近年来网民变得宽容、平和、幼稚的情感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语言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动态关联性。

(赵一锦同学)

第二位进行论文分享的是2019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符丹丹同学,其论文题目为《关于海外中国留学生法律关怀困境的研究—以在澳中国留学生为例》。符同学从对澳洲留学生遭遇法律困境的情况调查研究结果入手,总结出了留学生在外易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特征,从国家部门、高校、留学机构三个方面分析了留学生频遇法律问题的原因。符同学根据其原因,针对性提出了有效避免留学生陷入法律困境的几点建议,旨在帮助广大海外留学生解决求学、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符丹丹同学)

第三位进行论文分享的是2018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于胜蓝同学,其论文题目为《“互联网+”时代下翻译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于同学介绍了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机遇与挑战共存。自“互联网+”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行各业积极实现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互联网+”也被引入到外语翻译行业。于是,“互联网+翻译”模式应运而生。于同学说明了“互联网+翻译”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实施,旨在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外语翻译的高素质人才。于同学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培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翻译人才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外语翻译的高素质人才的对策建议。

(于胜蓝同学)

第四位进行论文分享的是2018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莲同学,其论文题目为《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儿童文学作品译者主体性建构—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张同学总结了《青铜葵花》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和学者们的青睐,并获得了国际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张同学以《青铜葵花》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对译者主体性展开了研究。第一个方面,张同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发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张同学从译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建构的两个主要因素。 

(张莲同学)

在论文分享结束之后,教授们对四位同学的论文分别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论文中的创新点,鼓励同学们要继续弘扬科学创新精神。同时,老师们也建议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要加强具体概念的界定,更好地突出自己的研究创新点,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陈院长指出,研究生要进一步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加强公共演讲和进行学术报告的能力。最后,陈院长为赵一锦、符丹丹、于胜蓝、张莲四位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其他研究生要向她们学习,践行学术创新精神。

此次研究生论坛有利于落实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我院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之间研究生的学习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加论坛师生合照)